王梵志

王梵志[唐](隋末至唐初年间前后在世),唐初白话诗僧,卫州黎阳(今河南浚县)人。原名梵天,生卒年、字、号生平、家世均不详,隋炀帝杨广至唐高宗李治年间前后在世。诗歌以说理议论为主,多据佛理教义以劝诫世人行善止恶,对世态人情多讽刺和揶揄,对社会问题间或涉及。多数作品思想消极,格调不高。语言浅近,通俗幽默,常寓生活哲理于嘲谐戏谑之间。艺术上比较粗糙,但对认识初唐社会和研究白话诗的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。对初唐盛行的典雅骈俪诗风有一定冲击作用。原有集,已佚。有今人整理本《王梵志诗校辑》,收诗348首。 关于评价 王梵志是一位唐代的白话诗诗人,他的作品大多以日常生活琐事为题材,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,揭示出生活的真谛和哲理。他的诗歌不仅语言质朴自然,而且富有禅理式的机趣,能够以小见大,反映出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现象的荒谬。因此,王梵志的诗歌在唐代文学中拥有重要的地位,被后人誉为“诗僧”。总的来说,王梵志是一位非常有才华和学问的诗人,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,还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价值。